期刊详情INFORMATION
  • 刊名:山东社会科学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
  • 主编:武卫华
  • 刊期:月刊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 邮发代号:24-135
  • 复合影响因子: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核心期刊JOURNAL MAIN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 首页 > 新闻咨询 >
  • 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和推荐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20-06-19 17:21:17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省政府颁发的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行33届,为促进山东社会科学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更好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评奖办)就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和推荐情况等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问:请问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工作要求特别是全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研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山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坚持严谨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加快社科强省建设、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服务。

    问:今年评选文件有没有大的修改?

    答:2018年9月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意见》(鲁办发〔2018〕47号文件),《意见》共11个部分,分别从总体要求、奖项设置与数量、评选对象与范围、奖励标准与经费、评奖机构与职责、评选条件与要求、申报办法与要求、评选程序与方法、评奖工作监督、获奖使用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也一并做出相应调整。今年重点工作是继续把相关要求和规定落实落细,一是在把关定向上更加有力,严把意识形态关;二是对评选专家库进行了大范围的补充调整,对评选专家的结构分布作了细化完善;三是进一步细化参评成果学科组分布,评选专家采取接龙形式进行打分,同时大多数学科组在专家审读赋分时只提供参评成果本身,最大限度的做到内行评价和“就成果评成果”。其他评奖标准、办法和程序没有大的变动。

    问:请介绍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申报情况。

    答:根据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要求和评奖实施细则规定,省评奖办认真开展各项筹备工作。一是及时下发通知,全面作出安排部署。1月2日下发《关于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推荐的通知》,对申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开展网上申报,搞好成果审核。2月1日开通网上申报系统,实行信息填报、网上审核、成果展示、社会监督“一条龙”。据统计,今年网上申报成果1314项,其中1172项成果通过审核。申报成果在网上继续实行全文电子版发布,为评奖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奠定了基础。

    问:请介绍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推荐情况。

    答:根据评奖实施细则规定要求,凡网上通过审核的申报成果数量超过3项的单位为授权推荐单位。省评奖办根据各单位近三年来获奖平均数和当年成果申报数,综合制定推荐指标分配方案,即近三年来的平均获奖数按60%计入指标,当年成果申报数按40%计入指标,二者相加(四舍五入)作为该单位的推荐指标数。按照此原则,高校、党校、社科院所共有44个符合推荐要求的单位,申报1016项,给予推荐指标545项;省管社科类社会组织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共有6个符合推荐要求的单位,申报74项,给予推荐指标33项;市社科联共有10个符合推荐要求的单位,申报76项,给予推荐指标33项;达不到集中推荐的成果共6项,按上述比例,给予推荐指标3项;推荐指标合计614项,推荐比例为52.39%。

    问:推荐出的成果各个学科组分布情况如何?

    答:根据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快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今年继续设“智库研究成果组”,但是由于申报这一学科组的成果只有15项,所以与应用普及组合并进行评选。具体到每个学科组,经济学组共有成果78项,其中著作类成果16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62项;管理学组共有成果77项,其中著作类成果18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59项;政治学组共有成果42项,其中著作类成果8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34项;法学组共有成果36项,其中著作类成果11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25项;哲学社会学组共有成果47项,其中著作类成果17项,文章类成果30项;文化学组共有成果47项,其中著作类成果20项,文章类成果27项;文学语言学组共有成果80项,其中著作类成果35项,文章类成果45项;教育学组共有成果80项,其中著作类成果22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58项;历史学组共有成果80项,其中著作类成果31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49项;智库研究成果与应用普及组共有成果36项,其中著作类成果15项,文章或课题类成果21项。

    问:推荐出的成果申报者年龄分布情况如何?

    答:从年龄结构看,第一作者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4项成果,31-40岁有207项成果,41-50岁有218项成果,51-60岁有152项成果,61岁以上有19项成果,还有3项成果的作者属于以单位署名的集体成果。50岁以下中青年的成果为429项,占比达71.14%。

    问:推荐出的成果反响情况如何?

    答:从原发刊或出版社来看,有30项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历史研究》《法学研究》《音乐研究》等刊物上,有30项成果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从引用次数来看,引用认定标准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引用10次以上的成果仍然达到141项,相比较去年,增加21项,其中文章类成果引用最多的达122次,著作类成果引用最多的有44次。从转载情况来看,被《新华文摘》转载的成果有30项,其中有8项成果主体内容被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成果有18项,其中有15项属于主体内容被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成果有122项,其中有110项成果属于主体内容被转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的成果有13项;有5项成果同时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有13项成果同时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有3项成果同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有131项成果被省部级以上网站转载。104项成果有书评、文评或消息。22项成果得到了副省级以上党政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采用。

    问:后面的评选环节有哪些大的步骤?专家接龙打分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答:后面环节主要有意识形态审核、客观赋分、专家接龙打分、专家会议评选、省评委会审定,之后进行公示、公布。专家接龙打分是今年新增加的一个评选环节,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内行评价,具体做法就是将603项成果按照一级学科及部分二级学科分为若干个小的评选组,每个评选组随机抽取5名左右的评选专家,采取接龙的形式对成果进行独立审读赋分。单一学科的评选组只提供申报成果本身供专家审读,综合的小评选组和智库研究成果与应用普及组提供申报成果所有材料供专家审读。

    问:客观赋分、专家接龙打分各自的评选标准是什么呢?

    答:客观赋分依据《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A)类成果客观分数评价标准》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智库研究、应用与普及(B)类成果客观分数评价标准》进行,最高分30分。专家接龙打分重点从选题意义、学术水平、创新程度、社会影响、成果价值、研究方法等方面着手,依据《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专家评选赋分标准》进行,最高分70分。客观赋分和专家接龙打分等情况,届时将在评选结束后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上进行详细介绍。

    问:今年具体的评选任务是什么?

    答:评选要从授权单位推荐上来的603项成果中评选出250个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可空缺),一等奖不超过30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120项。

    上一篇: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如何“鲁味”十足?
    下一篇:山东省暨菏泽市第十七届社科普及周在鄄城县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