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INFORMATION
  • 刊名:山东社会科学
  •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
  • 主编:武卫华
  • 刊期:月刊
  • ISSN:1003-4145
  • CN:37-1053/C
  • 邮发代号:24-135
  • 复合影响因子:
  • 综合影响因子:0.458
核心期刊JOURNAL MAIN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中国《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 首页 > 新闻咨询 >
  • 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自信

    发布时间:

      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于9月25日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
     
    彰显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斌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中国之治的理论自信。要总结抗疫经验,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中国之治的制度自信。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表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阶段,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新课题。广泛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在扎实调查并充分掌握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近年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为我们成功抵御风险挑战、取得抗击疫情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其次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地方的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特别是快速反应能力。最后要处理好改革与法治、治理与共治的关系。注意法治和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面对疫情挑战,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迫切性全面增强。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上各自都有较好的基础,建设粤港澳健康湾区重点是尽快形成共同抗疫的相关机制。需要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抗疫的协调机制、公共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如建立大湾区应急救治绿色通道。以公共卫生一体化促进服务贸易一体化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此次疫情进一步表明,重大传染性疾病带来的损失远高于一般性生产生活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要通过补齐包括生物安全在内的各类重要安全领域存在的短板,形成全方位保障安全的能力。要建立严明清晰的责任体系、综合配套的处置机制和政社结合的监督体系,通过制度约束促进精细管理,防微杜渐。要进一步强化以城乡社区治理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多方面的诉求,体现各种利益需求的协调平衡;在强化程序性、法治化治理的同时,要合理体现人性化、灵活性的要求,既强化整体协调,又增强个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促进治理内容的不断优化和治理方式的不断改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与和谐度。
      范恒山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治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布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应把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布局作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做实做强中小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导向,同时在总体上严格控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数量。要推行“多中心+功能”相结合的城区建设模式与“住宅+公园”的社区建设模式,借此尽可能形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物理和生态隔离带。要推进城乡融合,把农村山水田林湖草改造成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使农村成为城市风险疏解的重要场所和强化治理的有力依托。
     
    提高数据智能价值

      疫情防控期间的数字治理实践也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范恒山认为,要加快建立建设与治理一体的现代数字基础设施。从治理体系建设的角度看,目前还存在部门间信息对接不充分、协调不及时、技术支撑落差较大的问题。应该同步推进制度创新、法规建设和设施建设,结合新老基建一体,基于建设和治理来统筹考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人类已经在网络社会中进入平台社会阶段。互联网平台为新型社会治理结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互联网平台企业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有效共享政企间的数据,特别是在常态和非常态之下;二是对政府部门的公共资源进行统筹,在必要情况下让数字互联网平台进入,但又适当保持区隔;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特别是数字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有效参与其中。同时,还要廓清数据治理边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强公众的数据素养和数据自我保护意识。在智能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有更多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参与,这样才能努力趋利避害,提高数据智能的价值。

    上一篇: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 李干杰出席并讲话
    下一篇:最后一页